概況:
史公祠位于
揚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嶺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內(nèi)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為“史可法紀念館”,館內(nèi)陳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跡,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的文物資料。
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聯(lián):“數(shù)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張爾所饌。
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國內(nèi)外友人曾多次提及此聯(lián),他說:“揚州城外梅花嶺,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冢前有一幅對聯(lián),數(shù)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發(fā)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1991年他陪同
朝鮮金日成主席參觀這里時,親自為其介紹此聯(lián),并說:“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問題,用歷史的觀點對待過去的事情,現(xiàn)在我們的口號是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
史可法是
河南祥符縣(今
開封市)人,生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督師揚州。
清攝政王多爾袞,以數(shù)萬人馬進攻揚州,多次勸降,史可法不應,終因寡不敵終,揚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義,時年僅四十四歲。揚州是江南頑強抵抗清軍的第一座城,也是清軍入關以來首次遇到的軍民一體的堅強抵抗,為了對揚州人民進行報復,也是清人想殺一儆百,于是多鐸下令,燒殺搶掠持續(xù)十天。
揚州城破后,史可法就義已十二天,由于當時天氣較熱,尸體腐爛不能辨認。次年,史可法義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揚州梅花嶺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謚“忠正”。因此牌坊上題額為“史忠正公墓”。
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誕辰,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詩以為紀念,“國存與存亡與亡,巍峨廟貌甚堂堂,梅花嶺下遺香在,鐵何時返故邦”。
史可法的抗清事業(yè)是不朽的,史可法理應值得我們尊敬、崇揚和懷念。正如詩人賀敬之所言:“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史公祠門票: 包含在瘦西湖聯(lián)票中(瘦西湖聯(lián)票:100元)
交通:乘游1、游2路均可到達
美食:
史公祠旁邊就是西園大酒店 西園的美食,可以說是有很深的傳統(tǒng)歷史淵源的,現(xiàn)在西園的所在地曾是揚州一位著名和尚居住的枝上村,這位和尚就是文思和尚。迎賓館是揚州新開不久的一家高檔花園式賓館,環(huán)境幽雅,綠草如茵,建設時就定位為揚州最豪華的賓館,現(xiàn)在揚州許多外事活動都由這里接待,烹飪技術力量的雄厚自不待言。西園與迎賓館的菜肴因各種接待活動需要,吸收了一些西餐及國內(nèi)其他地方風味的特點,但總的來說仍是以揚州菜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