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音樂廳以堪稱奇跡的音響效果在世界音樂界和建筑界獨樹一幟,與
維也納金色大廳和
波士頓音樂廳并稱為全球音響效果最佳的三大音樂廳,是世界上演出最頻繁的音樂廳。而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也被譽為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每年從9月至次年6月,游客每周三12:30可欣賞到大約30分鐘的免費音樂會。
音樂廳的建筑師為 Adolf Leonard van Gendt,其靈感來自于兩年前建造的
萊比錫新布商大廈(Neue Gewandhaus,毀于1943年)。1883年,音樂廳開始動工,地點位于當時阿姆斯特丹市外新阿姆斯特爾(Nieuwer-Amstel)的一片牧草地。新阿姆斯特爾在1964年改名為阿姆斯特爾芬。
音樂廳在1888年4月11日開幕,并舉行一場有120位音樂家組成的交響樂團,以及500人制合唱團參與的音樂會,演出了華格納、韓德爾、巴哈和貝多芬的作品。駐地交響樂團為王家音樂廳樂團(Koninklijk Concertgebouworkest),他們在1888年11月3日以“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Concertgebouworkest)的名稱在音樂廳首次演出。
“大廳”(Grote Zaal)有著2037個座位,長44米,寬28米,高17米。無觀眾時的回響時間為2.8秒,有觀眾為2.2秒,非常適合馬勒等浪漫樂派晚期的曲目。雖然這項特色讓音樂廳十分不適合大聲音樂,但1960年代先后有何許人合唱團與平克·佛洛伊德等團體在此開唱。除了交響樂,還有爵士樂與世界音樂會在大廳演出。而歌劇的音樂會也在這里舉行。
“大廳”旁是一個較小、場地呈現(xiàn)橢圓形的“小廳”(Kleine Zaal)。“小廳”長約20米,寬15米,有著478個座位,其空間非常適合室內樂和藝術歌曲的演出。
在建造音樂廳的年代,聲學被視為某種“黑魔法”。設計者是根據(jù)在過去尚未了解的科學(即使在今日依舊沒有完全了解)來繪制。音樂廳完工之后,由于聲學的表現(xiàn)不佳,因而投入大量心力去微調聽覺氛圍。在之后的整修工程中,會特別去注意不要修改過去內部裝潢所使用的素材。1980年代,在發(fā)現(xiàn)音樂廳正在緩慢下沉后,開始籌措資金以進行更新。音樂廳擴建工程的建筑師由 Pi De Bruijn 擔任。
交通:乘坐3、5、12、16、24有軌電車,或358路公交車在Museumplein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