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巖景區(qū)面積17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一線天、樓閣巖、凌霄峰、石門巖和虎嘯巖等,是
武夷山屈指可數(shù)的獨具泉天趣的佳境之一。所謂「虎嘯」出于古時有仙,曾騎虎嘯于巖上的典故。從自然上解釋:在虎嘯巖上有個巨洞每當山風掠過該洞,該洞就會發(fā)出近似虎嘯之聲。聲小之時,只能穿耳閃過,宏亮之時,卻可聲震群山,令人毛骨悚然。抵達虎嘯巖下,抬頭望巖,首先映入眼簾是「虎溪靈洞」四個大字高勒巖壁,向來往的游人提示:危崖高聳,岌岌可危,幽深景觀,虎嘯神奇。李綱游覽虎嘯巖,題詩:「昔年雕虎嘯幽巖,千里清風皺碧潭。」虎嘯巖上有虎嘯庵,到明代已成
武夷山釋道中心。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于從
浙江寧波天童寺來了一位名聲顯赫的泉聲和尚,并進庵任主持,虎嘯庵才正式易名為「天成禪院」。虎嘯巖,其秀無比,其峻無雙,它的險要曾令不少游人生畏,望而卻步。明代釋真熾在詩中寫道:「極目皆圖畫,居然與世違。」虎嘯巖,不但是一方不可多得的游覽勝地,同時在軍事上也有很重要的地理位置。據(jù)《武夷山志》齊心記載,清代順治九年(公元1652)武夷山區(qū)的農民為了反抗清朝,曾聚集于農民首領陳德容等帳下,以虎嘯巖為據(jù)點,揭竿起義,隊伍增至好幾千人。同年秋還攻破崇安縣城(即今的武夷山市城關),占城達數(shù)月之久,后起義雖失敗,但虎嘯巖的重要地位卻被愈來愈多的人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