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馬來西亞,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窮莊稼漢在田里遇到一個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領回家,悉心撫養(yǎng),女孩越長越漂亮,他和鄉(xiāng)親們的收成也越來越好。誰知他老婆起了妒忌之心,把女孩趕出了家門,從此,村子里莊稼的收成就越來越壞了。原來,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訴他,必須做一個漂亮的東西,放到空中稻神之處,向她表示懺悔。這莊稼漢便做了風箏。隨著風箏的升空,人們的日子又富裕了起來。
馬來西亞人喜歡放風箏,就是為了向稻神致意。
馬來西亞風箏的形狀有魚、鷹、貓、鸚鵡等,然而人們最喜歡的卻是月亮風箏。月亮風箏因形似月牙而得名,這種風箏有的像鳥、有的像魚,但都不失月牙形的特點。在正式的官方場合,馬來姑娘常常手執(zhí)精心制作、圖形優(yōu)美的月亮風箏迎接貴客。
馬來西亞風箏的長度一般在一米到二米之間,寬與長相仿。風箏的制作相當講究。首先挑選面向
東方生長的竹子,據(jù)說這能保證太陽神始終附在風箏上伴隨你度過一生。馬來西亞政府經(jīng)常組織風箏比賽,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還把風箏作為公司的標志。
一般而言,由于
亞洲地區(qū)盛產(chǎn)竹材,適合各種自由曲線的結構設計,并且與神話傳說相結合,所以風箏造型千變?nèi)f化且富個人色彩?!〔贿^由于材料、氣候和民俗習慣的差異,而演化出各式各樣、形態(tài)多變的風箏,例如北方的沙燕傳到
東南亞后,就轉化成馬來西亞、
印尼、
菲律賓、
印度、
泰國等各型月箏;而硬拍和米字結構傳到
韓國發(fā)展成風穴風箏,傳到
日本,則以浮世繪風格傳揚于世。至于傳到歐美地區(qū)的風箏以風箱、傘翼及十字結構為主,因此以各種立體造型及三角翼等幾何圖案為設計主流。